“冬病夏治-——三伏贴”是在“天人合一”理念指导下,依据《黄帝内经》“春夏养阳”的理论,利用自然界和人体阳气最旺盛的三伏之际,机体阳气充沛,毛孔张开,体表经络气血旺盛的有利时机,借助药物对穴位的刺激,继发经络,调整气血阴阳,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,是中医外治的独特治疗方法。
三伏天是依据中国传统的干支纪元法推算而来的,三伏天从夏至日开始算起的第3个庚日为入伏,并作为“初伏”(头伏)的第1天,第4个庚日作为中伏开始的日子,如果夏至与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,则中伏为10天;夏至与立秋之间有5个庚日,则中伏为20天。从立秋日开始算起的第1个庚日作为末伏的始日,第2个庚日作为“出伏”,即伏天结束。
所谓“伏”,有潜藏,藏匿,藏伏之义。“冬病”之所以要选择“三伏”天予以“未病先防”,是因为“三伏”天自然界和人体之阳气都是最盛之时,凭借阳气最盛之时予以扶助,既有利于将“三伏”炎夏充足的阳热之气“潜藏”于人体,又能凭借所服用的温热之药,或艾灸,或火罐,或药浴等助阳之力,给予人体充足的阳气“潜藏”。这是“冬病夏治”方法之所以能够有效的理由。
三伏贴适应症:
1.久咳、慢性支气管炎、肺气肿、哮喘、过敏性鼻炎、慢性咽喉炎、成人及儿童反复感冒等;
2.颈椎病、肩周炎、风湿、类风湿性关节炎、腰腿痛、体寒等;
3.慢性肠胃炎,消化不良、宫寒、痛经等;
4.健康人也可以贴敷,可增强机体免疫力,达到防病目的。
三伏贴注意事项
1.敷药前应先洗澡或清洗干净要贴敷的部位;
2.三伏贴贴敷期间,减少运动,避免出汗,尽量避免电扇、空调直吹,以利于药物吸收;
3.如果局部皮肤出现瘙痒时,不要用手抓挠,可以用手掌轻轻拍打患处,防止抓伤后感染;
4.贴敷期间避免食用寒凉、过咸等可能减弱药效的食物;避免食用海鲜、辛辣、牛羊肉等食物,以免出现发泡现象;
5.成人贴敷2-4小时,儿童1-2小时,局部如果有轻微瘙痒、发热及皮肤发红为正常现象;如果疼痛难忍、皮肤起小水泡,可以涂擦烫伤膏或紫药水;如果水泡超过0.5cm,建议到医院科室处理;
6.孕妇、2岁以下婴幼儿、皮肤病患者及发烧患者不宜贴敷。
地址:济阳区纬2路112号 联系电话:0531-84211026 版权所有济南市济阳区中医医院 鲁ICP备2023020274号-1 中文版: 鲁公网安备 37012502000367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