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内经》全名《黄帝内经》,与《黄帝外经》、《扁鹊内经》、《扁鹊外经》、《白氏内经》、《白氏外经》、《旁篇》等六部著作同时秦汉时期医学派的代表作,但由于《内经》之外的其余六部书籍均已失传,因此《内经》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。
虽然被称作《黄帝内经》,但作者并不是黄帝,书中是以黄帝与臣子的问答形式来阐述医学理论,从书中不同的学术主张和不同的文体形式来看,《内经》非一人一时所作,而是数百年间众多医家经验、理论观点的总结和汇编。《内经》包括《素问》和《灵枢》两部分,各9卷,81篇,合为18卷,162篇,约14万字。《素问》侧重于基本理论与原则,《灵枢》的内容侧重于针灸、经络等。
《难经》原名《黄帝八十一难经》,又称《八十一难》,《难经》的作者与成书年代历来有不同的看法,一般认为其成书不晚于东汉,内容可能与扁鹊有一定关系。《难经》之“难”字,有“问难”或“疑难”之义。
《难经》是在《素问》《灵枢》基础上提出八十一个问题,采用问答方式归纳成书。书中探讨和论述了中医的一些理论问题,内容包括脉诊、经络、脏腑、阴阳、病因、病机、营卫、腧穴、针刺、病证等方面。
《伤寒杂病论》作者是张仲景,该书成书约在公元200年~210东汉末期左右。该书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、症状、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,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“六经分类”的辨证施治原则,奠定了理、法、方、药的理论基础。
中医所说的伤寒实际上是一切外感病的总称,它包括瘟疫这种传染病,所以当2003年非典期间,该书和张仲景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。《伤寒杂病论》是我国医学史上影响深远的古典医著之一,也是我国第一部临床治疗学方面的巨著。
《神农本草经》
《神农本草经》又名《神农本草》,简称《本草经》或《本经》,除了与上面所说的三部书籍统称为中医四大经典外,还与《黄帝内经》、《伏羲八卦》统称为“上古三坟”。
该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。相传起源于神农氏,代代口耳相传,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,成书非一人一时所创。全书分三卷,记载365种药物疗效,植物药252种,动物药67种,矿物药46种,分上、中、下三品,文字简练古朴,成为中药理论精髓,至今仍是临床常用药;它提出了辨证用药的思想,所论药物适应病症能达170多种,对用药剂量、时间等都有具体规定,这也对中药学起到了奠基作用。
地址:济阳区纬2路112号 联系电话:0531-84211026 版权所有济南市济阳区中医医院 鲁ICP备2023020274号-1 中文版: 鲁公网安备 37012502000367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