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用banner

中医科普News

您当前的位置 : 首 页 > 医院动态 > 中医科普

“中医经典”之源流回溯

2024-06-12 14:50:31

      “传承精华、守正创新”是当今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的主旨,而中医古籍传承着中医学的精华。“中医经典”是中医古籍文献中的精粹、精髓部分,是中医药学术体系发展的支撑之一。当前,学术界对“中医经典”概念与分类的意见不统一,存在对经典的理解与领悟的混淆。本文拟从概念界定、源流回溯、典型观点及经典内涵四方面研究“中医经典”,以期厘清其概念并明确范围,为中医学发展研究提供参考。

古代和近代并无“中医经典”一词及其明确概念界定。“医经”是中医经典最早的提法,后“经典”与“医经”共同散见于历代文献中,偶被称为“典籍”。

 

先秦“以人类书”论经典。早在《礼记·曲 礼》中就提到“医不三世,不服其药”,其中三世之书指《黄帝针灸》《神农本草经》《素女脉诀》,记载针灸、本草及脉学。《中国医学源流论》载之于上古医派,曰:“针灸始于黄帝,本草肇自神农,脉诀传之素女,此以言乎其托始之时耳。至按其学术之性质而为之分类,则为医经、经方二家。医经犹今言医学,经方犹今言药学也。神农本草,当属经方家。针灸、脉诀,则同属医经”。

 

两汉时期,常以“医经”论经典。《汉书·艺文志·方技略》记载了汉代以前的医经名称:“《黄帝内经》十八卷,《黄帝外经》三十七卷,《扁鹊内经》九卷,《扁鹊外经》十二卷……右医经七家,二百一十六卷”;又载:“医经者,原人血脉、经落、骨髓、阴阳、表里,以起百病之本,死生之分,而用度箴石汤火所施,调百药齐和之所宜”,表明医经是记录中医学生理、病理及诊疗诸方面的典籍;亦载有经方十一家,其中《汤液经法》为《伤寒杂病论》成为经典奠定了基础。

 

南北朝时期,“经典”一词明确为论述医经的典籍。首见于《本草经集注》,曰:“辩释经典,纵有异同,不足以伤风教,方药小小不达,便寿夭所由,则后人受弊不少,何可轻以裁断”。“经典”直接与生命体系进行关联,体现该时期重视临床实践在生命科学中的重要性,为经典后期分为“医经”“经方”构成的主体框架奠定了基石。

 

隋唐时期,经典融入医学教育体系中。该时期经典考核成为人才选拔的重要标准,为宋元明清的医学考核模式带来重要的影响。《唐会要·卷八十二》之“医术”载:“自今以后,各试医经方术策十道,本草二道,脉经二道,素问十道,张仲景伤寒二道,诸杂经方义二道,通七以上留,以下放。”

 

宋元时期,经典在师承授受中广为普及,名家往往在经典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学术见解或传授医术。如张元素“暇日辑集《素问》五运六气、《内经》治要、《本草》药性,名曰《医学启源》,以教门生,及有《医方》三十卷传于世”(《医学启源》),指导弟子李杲要“宗《内经》法,学仲景心”,教导罗天益“昔在圣人,垂好生之德,著《本草》,作《内经》,仲景遵而行之以立方,号群方之祖,后之学者,以仲景之心为心,庶得制方之旨”(《卫生宝鉴》)。

 

明清时期,医家崇尚经典之风盛行。《黄帝内经》被尊为“医经之源”(《医门棒喝》)、“医经之祖”(《医经原旨》)、“医家必本之经”(《脉诀乳海》)。《难经》被奉为“医经之秘录”,见于《难经古义》《难经疏证》,表明《难经》经典化进程。本草著作将《神农本草经》推向“经典”之属,如《本草正义》载冬葵子:“阮文达谓荍即‘经典’之葵,今人不识”。《伤寒杂病论》经典地位确立,张仲景被尊为医圣,如《徐批叶天士晚年方案真本》载桂苓甘味汤为“语入经典”。故“医理始自轩岐,以《灵枢》《素问》为‘真医之第一义’,而《神农本草经》《难经》可作为‘医经种子’,《伤寒论》《金匮要略》为‘医论种子’”(《医种子》),故《黄帝内经》《难经》《神农本草经》《伤寒杂病论》已约定俗成地被医家奉为圭臬。

 

近代“经典”一词则见于温病学著作。《湿温时疫治疗法》有“现经博采众议,引据经典”之说。《温病正宗》曰:“黄帝之《内经》,仲景之《伤寒论》,吾国医学典籍中之圣经也”,指名“经典”为“典籍中之圣经”。现代“中医经典”一词出现与政策有关。新中国成立初期贯彻“团结中西医”方针,期间中医进修学校多以“中学西”为主;1954年《贯彻对待中医的正确政策》提出“号召和组织西医学习研究中医学”;

标签

上一篇:得了“腰椎间盘突出症”怎么办2024-06-11 10:00:30
下一篇:“中医经典”之四大医书2024-06-20 19:00:02

近期浏览:

相关产品

相关新闻

地址:济阳区纬2路112号   联系电话:0531-84211026   版权所有济南市济阳区中医医院   鲁ICP备2023020274号-1           中文版:        鲁公网安备 37012502000367号


  • 网站首页
  • 咨询电话
  • 返回顶部